高能紅光降伏“蛇窩子”
山東省新泰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
帶狀皰疹俗稱“蛇窩子”,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一般給予抗病毒和止疼治療,但效果不理想,往往是皰疹下去了,但疼痛沒有減輕,嚴重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少數人可留有嚴重的后遺性神經痛。我科采用高能紅光照射聯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取得滿意療效。
元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當初次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后,病毒就在體內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癥,散布全身,導致人體發生水痘。水痘痊愈后,患水痘時產生的特異免疫力可以阻止水痘復發,但不能清除神經節中潛伏的病毒,因為這種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故其可持久地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還有部分患者感染病毒后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病,病毒長期潛伏在神經節中。當機體免疫功能減弱、抵抗力下降后,潛伏病毒被激活而沿皮下的神經末梢大量繁殖,引起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并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成串帶狀排列的皰疹。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帶狀皰疹好發于春秋季節,成年人多見,尤其是老年人、久病體虛、身體疲勞、癌癥、感冒等人群易于發病。開始發病時皮膚發紅,隨之出現簇集成群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紅色丘疹,1~2天內迅速演變成圓形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發亮,以后皰液變得混濁或化膿。群集的皰疹沿神經分布部位陸續出現,排列成帶狀,但只在身體的一側發病,不越過軀干中線。通常將其形象地稱為“蛇窩子”。但是,“蛇窩子”也可“亂纏”不僅發生在腰背部,還可發生在頭面部、頸部、四肢,甚至在眼、耳、內臟。眼帶狀皰疹是病毒侵犯三叉神經所致,表現為一側眼睛腫痛、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簇集性水皰分布在角膜、眼眶上緣、鼻、鼻孔及顳部和發際區。若治療不及時,水皰可迅速破潰形成潰瘍性角膜炎,導致失明,嚴重者可發生全眼球炎。耳帶狀皰疹是病毒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所致,表現為外耳道皰疹,患側面神經癱瘓并有耳鳴、耳聾現象。內臟帶狀皰疹是由病毒侵及內臟神經,引起腹痛、腹瀉、尿頻、尿急等胃腸道和泌尿道癥狀。當病變侵犯胸膜、腹膜時,則可發生胸痛、腹痛甚至胸腔、腹腔積液。因此,臨床上常有將帶狀皰疹誤診為冠心病、胸膜炎、膽囊炎、闌尾炎、各種內臟結石等疾病的報道。
典型癥狀--神經痛
神經痛是該病最典型的癥狀,多數在皮疹出現之前3~5日內發生疼痛,有的伴隨皮損出現時疼痛,尤其是老年患者,痛甚時如湯潑火灼,或錐刺樣,難以忍受,夜間不能安眠。有些患者在皮損完全消退后,遺留神經痛癥狀,仍可持續較長時間,幾個月至一兩年不等。因而患病之后應及早治療臨床觀察,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患大皰性帶狀皰疹的疼痛最劇烈,治療不當,遺留神經痛時間最長。
最佳治療時機--一周內
帶狀皰疹的治療以止痛、抗病毒、消炎、營養神經及加強支持療法為治療原則,其中止痛及預防后遺性神經痛的發生尤為重要,雖然帶狀皰疹很少引起全身癥狀或并發癥,但因其疼痛較重,嚴重地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有了皮膚驟起的紅色丘疹水皰并有疼痛感時,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早做處理,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一般以發病一周內為最佳治療時機。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不能耽擱。早治療、多休養,是避免遺留頑固的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有效方法。
止痛新方法—高功能紅光照射
對于帶狀皰疹神經痛、后遺性神經痛的治療和預防帶狀皰疹后遺性神經痛的發生,現在有了科學的治療、預防方法——高功能紅光照射。這種方法是通過低功率激光的生物學效應和熱效應,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炎癥吸收,減輕水腫,對創面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均有很好效果。同時,它可以減輕損傷部位神經末梢的化學和機械性刺激,調節神經末梢興奮性,增強細胞活力,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利于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消炎、消腫和鎮痛作用。
高功能紅光照射治療在門診就可以完成,每次照射8~15分鐘,連續5~15天就會有很顯著的療效。聯合藥物治療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