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勇氣融化“堅冰” 甘做精神病人守護者
——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發展側記
本報記者 崔慶偉 通訊員 李彬彬 夏季
有這么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她們不僅要守護病人的身體,更要關愛病人的心靈。她們守護的病人主要是患有精神分裂癥、抑郁癥、智障等病癥。
近日,記者來到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不少病人在自由活動,他們步履緩慢,眼神有些呆滯。而病區內卻有不少年輕護士,她們與病人聊天,觀察病人的舉止。
“這里和別的病房不一樣,病人有的不愛說話,有的卻反復念叨,還要小心他們突然發病,連吃飯、穿衣這些事,我們都要手把手。面對神志不清的精神病患者,無論白天黑夜,醫護人員每15-30分鐘進行巡房!≡谶@里你可以體驗和感受到護士們照顧精神病患者時融入的點滴愛心。”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永峰告訴記者。
成立精神科,填補西部地區精神衛生領域業務空白
“精神科是在積極聽取醫院干部職工意見,并根據當前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社會需求等因素,審時度勢,反復論證,深入調查研究后成立的。同時作為綜合性醫院,對于病人的軀體疾病也可同時治療,隨時會診,降低了普通精神病院醫務人員的護理難度和風險,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也填補了我市西部地區精神衛生領域業務的空白。目前,我們已收治病人27個,免費收治了樓德鎮南部山區的14名無人照顧、沒有支付能力的病人。”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閆家平告訴記者。
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病科成立于2014年11月29日,2015年1月正式收治第一名病人。成立短短10個月以來,該院堅持以人為本、用心服務的理念,收治來自樓德鎮內及周邊地區各種精神病患者,以顯著的臨床療效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精神科全體醫務人員為精神病人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醫療和關注心身感受的精心護理,讓患者得到最大的理解、關懷與人格尊重。
在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走廊,干凈整潔的病房,整個病區呈現蔚藍色的安靜基調,沒有防擋網、防盜窗,給人以舒適的感覺。病區有8間病房,娛樂室電視、撲克、象棋、圍棋等一應俱全,洗澡間24小時熱水供應,房間內微波爐病人家屬隨時可用,使病房環境向家庭式轉化,溫馨的治療環境真正做到了讓家屬放心。
“科室剛成立,為讓患者放心,我院也采取了部分措施。特聘泰安市精神病醫院趙建桐主任常年坐診,其從事本專業工作4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治精神分裂癥、抑郁癥、躁狂癥、酒精及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及各類失眠、焦慮、等精神及心理疾病。為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凡在我院就診患者憑借個人《醫!、《農合》可直接報銷。醫院接受患者及百姓的監督,在院內設立意見箱,對就診患者給我院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及時采納和回饋,解除患者的疑慮,保證患者的權益。”陳永峰介紹說。
為給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醫院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先后派出醫護人員赴外地進修精神病學、心理咨詢及心理評估。精神科現有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3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10名,是我市技術力量雄厚、設備齊全、住院條件好的精神病學、心理衛生專業服務機構。
用心呵護,讓病人及早回歸社會
精神病是一種特殊疾病,其大腦功能發生紊亂,精神病人的言行、情感、思維、意志活動出現異常,對自我及環境的認識能力和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能力下降。在精神病醫院工作,醫生們的辛苦自是不可言諭,護理人員經常也要受到病人的辱罵、毆打。雖然成立不久,但是醫護人員都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檢查病情、進行治療、例行查房,醫生、護士有條不紊地為患者提供著周到細致的服務。照顧精神病患者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看似平常的洗澡、理發、剪指甲等瑣事做起來都非常艱辛。然而不管受到多少傷害,大家還是像“幼兒園老師”一樣,悉心照料精神病人,為他們的每一次進步興奮不已,因為她們心中明白,精神病患者更需要得到關心和愛護。而她們所做的只是檫干眼角的淚水,抹凈臉上被患者吐的臭痰,繼續一口一口地替他們喂飯喂藥;繼續細心地替他們擦洗身上的污垢;耐心地和患者做心理護理,打開患者郁結的心靈,讓患者以潔凈的身姿回歸到社會大家庭中。
“今年夏天在接收病號時,病人突然在胳膊上咬了一口,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康復。戰戰兢兢的,心里感到害怕,自己對這項工作也有抵觸情緒,甚至要求領導把自己調回原來科室。”護士長 微笑著告訴記者。然而,時間久了,她越發地發現來到這里的病人都是弱勢群體,和一些醫院的正常病人相比,這里的病人往往是缺少關愛,更需要護理人員的悉心照料。
“用心呵護病人是我們的職責,病人沖動時會傷害人,我們必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免激怒病人。在這里不僅要照顧病人的安全,也要顧及自身的安全,學會保護自己。在這里的護士更需要細心、耐心地付出,才能更好地照料他們。”說道。
閆家平告訴記者,在精神科,由于被護理群體的特殊性,護理更加細致瑣碎,工作量很大。護士隊伍中,大部分是年輕的“80”、“90后”護士,她們積極、樂觀,無怨無悔地付出,從不喊苦叫累,默默奉獻。
去年12月剛入職的90后護士小劉經常被父母問及“有沒有人打你”,但她記著的都是病人的可愛之處:“熟悉后,他們在病情穩定時會主動幫忙倒垃圾、拿東西。”“每當看著自己精心護理的病人,一天天康復,并將重新回歸社會,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會感到自己的工作崇高而偉大。” 小劉這樣告訴記者。
“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腦機能活動紊亂,經常會給醫生、護士帶來麻煩、無奈和傷害。我們不僅僅要給予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做好健康教育、行為疏導、心理咨詢及生活護理,讓他們體會到在精神病院有家的溫馨、人的尊嚴、疾病的康復、生活的希望。同時,加強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盡可能減少或杜絕各種沖突發生。”陳永峰說。